风云再起!民进党困境加剧,特朗普言论暴露美国保护真相
文|陆弃
针对特朗普近期发表的言论,声称台湾应支付所谓的“保护费”,民进党当局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坚决的反对。他们明确指出,在过去数年中,台湾政府一直秉持对国家安全与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承诺,认真履行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他们也借此机会提及美国在军事交易中存在的交货延迟或未完全履行合同的情况,对此表示关切,并要求美方给出合理的解释。
特朗普自然认为这样的要求有其合理性,他强调,数十年来,台湾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美国的保护与支持,才得以维持其安全与稳定。因此,他此番言论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作对赖清德等台湾政治人物的直接质疑与批评,被视为一种强烈的反驳。

赖清德则坚称,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坚定不移、坚如磐石的。然而,这一立场随后因“美国在台协会”新任处长谷立言发表的声明而显得滑稽。谷立言同样强调了“台美关系”的稳固性,但紧接着特朗普的专访却提出了支付“保护费”的议题,这使得“坚若磐石”的表述在公众眼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仿佛这种稳固性被赋予了某种交易性质,即所谓的“坚若磐石”实则与支付费用相关联。
民进党当局当前正面临严峻挑战,陷入困境之中,因其未能有效应对民众日益增长的质疑与压力。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公众对美国在台海冲突中出兵援助的信心显著下降,这对民进党构成了重大打击。民进党长期以来向民众灌输的“美国保护伞”观念,即一旦台海有事,美国将无条件介入“保卫台湾”,现已遭受严重质疑。特朗普关于要求台湾支付“保护费”的言论,更是加剧了这一信任危机。他虽提出费用要求,却未明确承诺提供实质性安全保障,这使得“美国保护”的虚幻性进一步暴露。在此背景下,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与觉醒。他们开始质疑,继续支付所谓的“保护费”是否等同于被剥削与压迫,是否意味着将自身命运完全寄托于外部势力的利益考量之上。
民进党即便面临财政压力,仍可能继续依赖外部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援助,以维系其政权。这种依赖主要源于美国对民进党的政治支持,而民进党在选举中也可能借助了非正当手段。蔡英文的执政期平稳结束,但“台独”势力的继承者,如赖清德,提出了明确的政治愿景,其核心在于推动“台独”议程,包括改造社会、影响民心,并最终走向“台独”。
赖清德的这些目标,实质上是在宣扬“台独”思想,并可能采取手段排除异己。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他或许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军事支持,但这显然与美国的反战立场存在冲突。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强调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而拜登政府上台后,全球局势动荡,美军在多个地区的行动受限,甚至遭遇挑战,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军在全球的威慑力。
对于台湾而言,依赖美军“保卫”其安全显得不切实际。特朗普曾质疑跨洋保护台湾的价值,并暗示了经济利益的考量。而台湾自身的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外部支持费用,这使得台湾在地区政治博弈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特朗普在观察到其影响力上升后,言辞趋于激进,且愈发高调。他已将中国大陆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台湾地区可能被视作战略棋子。特朗普过去通过“台湾牌”主要体现为军售,与拜登政府不同,后者更为积极地煽动“台独”情绪,意图将冲突引至台湾本土,可能迫使台湾民众陷入巷战,进而破坏台湾的基础设施及半导体产业。此举可能为韩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创造机会,以夺取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市场份额。特朗普作为商人背景深厚,对商业利益高度敏感,因此很可能已有所图谋。
观察共和党的政策纲领,风云再起!民进党困境加剧,特朗普言论暴露美国保护真相不难发现其对大陆的针对性极强,尤其在半导体领域,明显指向台湾。台湾当前,尤其是民进党政府,面临严峻挑战,因其核心优势在于AI与半导体产业。若这些产业被美国强行夺取,民进党将失去与美谈判的重要筹码。特朗普执政风格务实且直接,一旦达到其目的,台湾或将失去其作为战略工具的价值。
蔡英文将台积电置于复杂境地后,台积电目前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整个企业陷入僵持状态。鉴于郭台铭先生之前与特朗普的会面,特朗普对台湾的态度显得复杂,既有所期待也存有不满。特朗普曾表达,若台湾支付所谓的“保护费”,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青睐;反之,则可能加剧其不满情绪。
特朗普曾直接指出,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的就业市场构成了一定冲击,导致美国就业机会流失及制造业的削弱。因此,他强调台湾应为此付出代价,暗示了支付费用的必要性。面对此情境,民进党尽管在外界面前表现强硬,但实际上其内心可能已感到无力,因为台湾在与美国的关系中已鲜有额外的筹码可资利用。若考虑将工厂迁移,鉴于安全及产业链稳定性的考量,大陆或成为这些半导体企业重新布局时的一个重要选项。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