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冬至的温暖,时光记忆与传统延续
冬至,这个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深厚底蕴的节气,带着一份独特的寒意和暖意,悄然而至,2016年的这一天,仿佛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勾勒出岁月的静好与生活的变迁。
冬至,又称“长至”,象征着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却也是阴阳交替、万物蓄力的开始,那天清晨,我站在北方的城乡交界处,感受那冷冽空气中的第一缕阳光,仿佛能听见大地在微微颤抖,冬至的钟声在寂静中悄然敲响,街头巷尾,人们早早地准备了饺子,寓意着团团圆圆,抵御严寒。
我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大人们忙碌,孩子们则乐在其中,那份亲情的温度比饺子还要热,而如今,尽管科技发达,饺子的制作方式多样,但那份传统的味道却始终无法替代,我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希望能让那些在外漂泊的人们,在冬至这天,即使身处他乡,也能感受到那份熟悉的温馨。
冬至,不仅是自然界的时令更迭,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古老的习俗如“吃水饺”、“画九九图”、“避邪”等,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我们依然遵循着这些仪式,不仅是为了纪念过去,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基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冬至这一天进行户外活动,亲近自然,体验冬至的另一番意义,我参与其中,沿着河岸徒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白茫茫的雪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宁静与力量。
2016年的冬至,我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寻找平衡,也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找到了共鸣,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家庭的珍视,都不会改变,这就是冬至,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季节如何轮回,生活中的温暖和爱,始终如一。
让我们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将这份冬至的记忆,镌刻在时间的长河里,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某个冬日,想起那个属于自己的2016年,那个充满温暖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