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四个人气很高的教学论坛是哪些 高考优势不明显 竞赛生忙补基础课“短板”
推荐答案
现在人气最高的是k12教育论坛 曾经最火爆的应该是人教论坛。
其他回答
高考优势不明显 竞赛生忙补基础课“短板”一名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到了高三却反过来开始补基础知识,用学生家长的话说是因为 “发现孩子基础知识还存在不少漏洞”。记者近日采访中发现,一些在旁人眼里完全不用补课的竞赛特长生却频频暴露出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继而到了高三冲刺阶段反过来忙着“打地基”。
放弃课堂学习冲刺竞赛
学生小顾是本市东北片一所知名高中的高三学生,同时也是中国高中数学学科等级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的三等奖得主。虽没能获得一等奖得主所能享有的重点大学保送资格,但对于即将在6月参加高考(论坛)的小顾来说,高考数学对他来说似乎已不成问题,然而最近他却在课外忙着找老师补习数学、物理、英语(论坛)等几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因为“有许多漏洞要补”。
原来,竞赛前的一段时间里,数学老师常常会把要参加竞赛的同学叫到办公室里做竞赛题,如此一来,就错过了不少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基础知识方面的漏洞。
家长、学生齐查漏洞
李女士认为,这些漏洞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在高考成绩中不必要的丢分,补基础知识一方面在于查补漏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学习不同老师的解题方法,为多拿几分上把双重的保险锁”。
李女士说,一开始是自己要求孩子去补数学基础课的,但上了几次课后,儿子回家主动跟她说:“这课补得有用!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基础知识其实很有用。”
竞赛生高考中未必有优势
沪上一家主要从事自主招生辅导的教学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学期开学伊始就有不少在全国和市级理科竞赛中屡获嘉奖的学生找上门来要求进行高考冲刺补习。在外人看来,他们不需要通过课余补习就可以顺利考入知名学府,但情况却不尽然。“实际辅导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做一些高考基础题时并没有优势,难题他们会做,但简单、一般难度的题目却成了扣分的重点,令人费解。”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高考与竞赛有很大区别的,相比竞赛,高考显然更强调基础性,而不少竞赛特长生因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竞赛上,反而在高考中没有优势,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偏科情况。
重庆教育界一位人士表示,去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4名文科考生中,就有17名是获得了加分的。知情人士称,正是从何川洋父母给儿子改动民族成分的2006年起,这一做法开始“流行”。
24名文科考生就有17名获得了加分,其中是否也有违规之举,目前尚不得而知。但通过各种手段给孩子“加分”却已是坊间共识,并且已有很多人成为既得利益者。否则,也不可能出现巫山县去年的高考(论坛)文科状元龚余因为别人的加分而失去上北大的资格,去年的重庆文科状元刘超然也因为加分者太多,差点没上成北大。
身陷“加分门”的何川洋被北大弃录,其父亲也已停职接受调查。但是,“加分门” 事件至今,另外20多名考生造假名单依然“高深莫测”,公众期望的调查真相尚未出炉,更多的既往“加分门”事件已如雨后春笋,次第露头。不要说去年24名考生中就有17名加分者的惊人比例,光是文科状元因为别人加分就上不了北大或差点被挤掉的怪诞现实,就足以让我们瞠目结舌。更何况还有坊间传言纷纷的2006年开始“流行”的加分现象,让我们对以往的高考录取中不正常和违规的加分乱象“见一斑而窥全豹”。有多少人通过“加分”捷径正在高校里窃笑,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关系”而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说不定还有很多人成为加分乱象的牺牲品,连进入高校的机会都没有了。
今年的“加分门”事件迫于舆论和社会的压力,相信最后的结果不至于“躲猫猫”,但是,对待以往的“加分”违规情况,会“既往不咎”还是“一追到底”?当王佳俊们因为冒名顶替入学而被取消学历,当论文抄袭的主谋几年后被揭露从而丢掉工作,我们也对“加分门”事件的后续调查充满期待。
“加分门”事件敢不敢“追溯既往”,不仅仅事关高考招录的公平,更是对公信力的考验。给作弊的考生以惩罚,给无辜的考生以交代,修复已然损坏的形象,重塑高考“最公平考试”的地位,刻不容缓,也不容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