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到2028年高考改革了吗 2017年新高考改革能复读吗
推荐答案
正在进行。
国家高考的改革开始于2014年,由北京和上海开始试点,2017年正式实施。高考第二次改革由天津、海南、浙江等省试点,2021年开始实施。
其他回答
2017年新高考改革能复读吗高考改革不影响复读、如果你没有考好,仍然可以选择复读,来年再考。
但由于进行了高考改革,考试科目及考试办法会有一定的改变,录取方式也可能发生变化,对你的复习、录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部新确定的高考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如果选择复读一定要考虑到相关影响因素:
1、高考录取原则有望实行“语数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取消一考定终身,有望从英语一年两考试点开始,英语还是以计分方式进入高考总分;
3、减少考试科目,高考考试时可能只考语文和数学两大科目;
4、探索文理不分科,比如语文和数学高考试卷可能不会再分文理科;
5、除了语数外三门学科外,所有学科都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
6、学业水平测试中有3门成绩将带入高考成绩。这里指的3门具体是高校针对每个专业提出3门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而报考该高校该专业的考生在大学录取时会将这3门学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扩展资料随着2016年高考分数的公布,复读又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据了解,近些年参加高考的往届生人数越来越多。落榜考生希望通过复读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情理之中,然而如今一些上榜考生也因择校不理想等种种原因选择复读
通常复读的考生分为以下14种情况:
1.在高考期间由于健康,心态或状态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低于平时模拟成绩很多的学生。
2.考运不好,如今年高考物化较难对选择物、化的考生极不公平,导致不少原来准备冲刺名校的优秀生没考好。选择物、化的考生一般较聪明,这类考生复读一年冲刺名校的成功几率极大,复读有名牌的希望,不复读将极其可惜。
3.填报志愿失误,导致落榜的考生。
4.距理想的名牌大学35分以内的学生。
5.不懂高三复习方法、学习无策略无计划无体系,没有充分利用好高三这一年的考生。
6.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理想,有恒心,心理承受力较强,能够克服复读的艰苦的考生。
7.自身学习态度端正、刻苦用功,但由于原学校高三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习方法不科学、备考方向错误、高考成绩不佳的学生。
8.高一高二学习不够刻苦、态度不端正,等到高三幡然醒悟却感觉太迟的考生。
9.只能读民办本三的学生,基础可以,复读很容易考上二本或本一,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从本三退学复读。
10.无奈考入不理想的大学或极不喜欢的专业,进大学后长时间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大学里很多学生就是因此而消沉、堕落,而很多毅然退学复读的学生,却实现了理想。
11.是原本基础很差,但下决心复读要把基础补上来,来年再考;
12.是在高中前两年放松了学习,到了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树立信心,认为复读一年后肯定能考上;
13.是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高考没有发挥好,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14.是高考成绩可以上大专或普通本科,但考生心中装的是本科梦或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也决定复读。
参考资料:
2017年高考改革,选考科目是怎样安排的,可以考几次?
自从上次考试大纲改了之后,
就掀起了一阵高考改革的狂风浪潮。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阵子,
高考改革的风浪再次袭来,
小致只想弱弱的问一句啊:
高三党们,你没还好吗?
最近,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也带来很多猜测,对此文件的分析是至少有8个激变要早应对。
一、高考加分项目幅度缩减,分数更重要了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在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二、得语文者得高考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三、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
家长们必须要了解:
最多两年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人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四、教改后,高中校都会“大乱”,学校的实力是关键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英语、数学,语文会更凸显,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所谓的“大乱”,是指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
五、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1、思想品德
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2、学业水平
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3、身心健康
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艺术素养
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社会实践
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最后和高三的同学们说两句:
与其瞻前顾后,不如勇往直前。
高考再改革,
只要有实力也不怕,
尤其是语文学的好的同学。
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等。
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则采取 “7选3”模式,除了以上提到的6个科目,还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
扩展资料:
高考改革意义:
1、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
2、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3、招生录取制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相衔接,将重点改革两方面: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人民网-2017年30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新动向,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