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与2023高考哪个难 2022年高考时间

问题描述 2022与2023高考哪个难

推荐答案

根据现在反馈的情况看2023年的高考比2022年要难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1个方面是主要学科,比如英语和数学,2023年比2022年难一点。

第2个方面是参加高考人数2023年比2022年又多了几百万人。所以录取率又相对有所下降,所以2023年高考要难于2022年高考。

其他回答

2022年高考时间

2022年高考时间安排如下:

从教育部获悉,2022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教育部7日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全面动员和部署做好2022年高考工作。会议强调,要周密制定组考防疫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应考尽考”“安全平稳”。

其中,在教育部制定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提到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即夏季高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

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11:30)、外语(15:00-17:00),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

上海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

从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获悉,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慎重研究并报教育部同意,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举行,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举行,取消初中理化实验考试、外语听说测试,相关成绩以满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由于各省市2022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往年基本集中在四、五月份公布,因此具体的高考时间安排届时以各省出台的规定为准。

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

2022高考政策新规如下:

1、2022年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包括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个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第一次新高考采用3-1-2高考模式,文理不分。

2、高考模式各科成绩及总分,总分750。

3、“3”是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所有科目以原成绩计入考生总分。

4、“1”由考生从物理、历史两门优选科目中选择,原成绩计入考生总分,满分为100分。

5、“2”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复试科目中选择两门,成绩点数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为100分。

新高考模式有几种:

1、3 3模式:是指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三门科目作为高考科目,除了语言数方面的三门以外。据统计,这种模式的科目组合有20种。高考成绩计算中,英语、语文三门科目计入高考总分,以卷面原分,三门选修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3-1-2模式:指除语数外三科,学生物理、历史任选一科。自主选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两门科目作为高考科目。在该模型中,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外运用的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选考科目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分;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进行评分,计入考生总分。

3、七选三模式:只在浙江省实行。是指除语数外,要求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高中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在高考成绩的计算中,英语、语文三科以卷面原分计入高考总成绩,七科中的三科以成绩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2022年高考政策最新规定官方文件(2023复读生政策)?

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介绍如下:

时间是7月10日到7月29日。

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志愿征集:7月10日;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志愿征集:7月13日;

本科普通批志愿征集:7月18日;

本科普通批志愿征集(降分):7月20日;

统考专科志愿填报:7月21日-22日;

专科提前批志愿征集:7月26日;

专科普通批志愿征集:7月29日。

填报注意

考生在填报专科志愿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专科批志愿设置和填报要求,如专科提前批、专科艺术类、专科普通批的投档方式和志愿数量等。考生填报志愿前,要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比如哪些批次是顺序志愿,哪些是实行平行志愿,哪些科类不能兼报的,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目前各省专科普通批大多实行平行志愿,可填报的志愿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平行志愿一般的逻辑是前几个志愿“冲”,中间段大部分志愿“稳”,后面选择几个“保”,“冲、稳、保”选择院校的办法还是可以使用的,同时,适当拉开填报志愿的梯度,并尽可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文/香橙聊教育

2022年教育行业进行大规模改革之后,高考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正常的情况下,所有的高中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成年人也可以参加高考,对于参加高考的年龄更没有限制,只要符合高考的报名条件就可以。但教育改革之后,高考的报名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一部分考生将不能参加高考。2023高考有“新要求”,有一部分考生将不能参加高考这部分不能参加高考的学生主要有3类。一类是已经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并且注册了大学学籍的学生,不允许参加高考。因为注册为大学学籍之后就成为大学生,当然就不符合高考的报名条件。但是,如果想要复读也可以,只有将自己的大学学籍注销,重新以复读生的身份到私立的高中进行复读。另一类是在高考中违纪或者正在服刑等考生。这类考生不仅不能参加高考,以后也都不能参加高考。就像今年把手机带进考场收题的这位考生,就失去了参加高考的资格。最后一类则是被保送或者提前录取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以往被保送的学生还可以参加高考,感受高考的氛围,但教育改革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允许参加高考了。因此,学生要珍惜自己参加高考的机会。为什么高考改革之后,要禁止这部分考生参加高考?之所以教育改革之后,这部分学生不允许参加高考的原因还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学生的数量是无限的,教育给到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如果不限制条件,什么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对其他的考生就不公平。就比如,在校大学生和被保送的学生参加高考,我个人认为就应该明令禁止,坚决不允许复读参加高考。因为这些学生再次参加高考就是对其他的应届生不公平,机会已经给到了,自己没有珍惜却要抢占别人的机会,这不公平。要知道高考的人数在不断的突破记录,竞争压力非常大。同样都是寒窗12载,凭什么这些学生就可以多享受一次机会。这样也会造成每年的复读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对学生不公平,还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利于更好地发展。那么,学生要如何才能避免二次参加高考呢?所谓的二次参加高考,也就是尽量避免复读,其实从很多层面上都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首先,在报考的角度上进行把控。这点主要是针对在校的大学生复读以及报错专业或者滑档等学生的。在报考之前想清楚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以及了解被这个专业录取的概率。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报错专业或者滑档。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想要报考什么专业的话,可以抛硬币。其次,在报考之前多了解专业和学校。很多学生是因为对专业的不了解以及不喜欢学校的环境或者位置而选择复读的。这点很容易就可以避免。具体的学生可以到报考的学校进行实地的考察,至于专业,学生不了解。但有很多人都了解,再不济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但凡学生多看看多查询,也不会出现复读的情况。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复读生都能考得比第一次还要好。最后,则是高中的时候多努力一点。分数高一些,复读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了。其实,学生之所以复读的人数多,我个人认为还是学生自己不够努力,总认为复读的效果一定会更好。更有优势,还有一次再选择的机会。然而,学生只要在高中的时候学习再努力一些,哪怕是再多提高10分,可能现在的处境都有很大的不同,也就不用面临二次参加高考的局面了。更不用说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竞争力。结语高考改革之后,想要复读难度加大,就说学费上就要比整个高中三年的学费还要多,而且,私立高中收复读生是明码标价。就比如知名的某某高中就是明码标价收复读生。高考的分数越高,对应的复读的学费就越低。反之也一样。再者,复读成功的概率只有50%,甚至可能还不到50%。也就是说,想要复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改革之后,对高考移民的学生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那些想要通过高考移民的方式参加高考也行不通了。想要考上更好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努力提高分数这一条路。对于禁止在校大学生和保送的学生复读参加高考,你支持吗?你觉得对参加高考的条件进行限制,公平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