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省排名 2021高考时间及科目安排

问题描述 2021年高考省排名

推荐答案

第四名:山东

2021年高考,全国有多套数试卷,山东采用的是全国一卷,总分还是750分,只是模式上已经和以往不同,新高考的模式,在选科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除了语数外无法避免,考生们多半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在考试上,大家都是各自发挥强项,所以,总分很难拉开很大的距离。再加上山东参考人数也不少,所以,高考排名也是竞争激烈。


第三名:河北省

河北向来都是高考大省,不仅人数多,实力也强。2021年高考,和山东一样,也是全国一卷,难度不相上下。

在大家眼中,河北有衡水中学,就已经超过了很多地方,考生们压力大,实力也强,尤其是河北省内,还有几所知名大学,河北的知名度就更高了,只是这些天然条件,外省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少,门槛高,所以,竞争反而变得激烈了。

其他回答

2021高考时间及科目安排

2021年高考时间安排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有很多同学表示,为什么高考是每年的6月7日、8日呢?其实,在2003年之前的高考一直都是7月7日和8日,相信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未曾了解。

选择当前这个时间点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转变,才把1977年的77定为高考时间,即每年的7月7日。第二是为了纪念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它是中华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

所以,7月7日的高考意味着我们勿忘国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如此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改成了现在的6月7日和8日。其中缘由是2002年气象局给了教育部一份气象报告,国家才发现历年来的7月7日和8日两天,不仅全国伴随高温,天气炎热,容易中暑,而且在中国南部地区更是容易经常下起大雨到暴雨。南方多洪涝、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灾害和气象异常,很有可能影响全国大部分考生当天的考试。所以国家教育部决定修改原来的高考日期,如果往后延期,会影响志愿的填报和大学的录取。于是只能往前提日期,6月份全国大部分都是春末初夏,天气风和日丽,自然灾害突发情况少。根据实际情况定为6月,但有人就会问为什么要定在6月7号和8号呢?

其实,一直以来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原因是678的谐音是”录取吧“,这也算是国家对全国所有考生的一个祝福。

2022年高考也即将到来,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期间都能如愿以偿,考取最满意的分数,考进各自心中理想的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国家栋梁之才。

2021年高考人数

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8月底前结束录取;烈士子女等5类考生可获得高考加分。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国(港、澳、台除外)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每年6月7日、6月8日为考试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 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配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的学府。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2021年高考具体时间安排为:6月7日9时至11时30分,语文;15时至17时,数学。6月8日9时至11时3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时至17时,外语。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教育部要求,录取工作应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其中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应在7月10日至15日之间开始,7月底之前结束。录取时,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不得在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外作其他限制。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国(港、澳、台除外)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每年6月7日、6月8日为考试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

这几类人2021年高考可加分:

《规定》指出,对于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烈士子女;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同时《规定》提到,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对于有关省(区、市)地方性加分政策,《规定》要求,仅适用于向本省(区、市)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累加。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

高考当天需要注意的事项:

1.积极配合考场安全检查。在考试过程中,考生一方面要主动出示身份证、准考证,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考场工作人员进行安检和身份确认。禁止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和其它无线接收、传输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装置、涂改液、补正带等物品入场。

2.考卷书写规范。应试人员应仔细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准确填写姓名、座位号;应试人员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得擅自改变答案顺序;客观答题卡上的答案不能超出黑色矩形范围;用2B铅笔规范地填涂,主观答题卡上的答案不能超过0.5mm的黑色字迹;草稿上的答案不能超过0.5mm。

3.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应试人员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遵守《应试人员诚信考试承诺书》,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违纪违规行为。

全国高考人数2021年多少人?

2021年高考人数是1078万。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分管大学生就业的副司长刘大为介绍,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5达到338万,2021年全国高考人数1078万。一本录取率各省市自治区各有不同。其中最高北京上海天津,平均40%左右。而其它省自治区等基本上都在10至20%之间。排名比较靠后有山西河南等,基本上一本录取率10%。

高考人数比例

2021年高考录取总人数在800万左右。2021年参加全国高考的高考生大约在1000万人左右,2021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在80%左右,所以说2021年高考录取总人数大约在800万人左右。2021年全国高考985高校的录取率大约在1.5%左右,211高校的全国录取率大约在4.5%左右。

2021年有哪些省份开始实行新高考?

全国高考人数2021年1078万人。相比较去年的107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目前公布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多个省市上看,河南考生依旧破100万,广东考生接近80万,四川、河北、湖南、山东考生都超越50万,上海7万考生,创近几年新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21年全国考2卷考试人数属陕西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32.6万人,其次是甘肃省以考生人数24.59万人列第二位。

2021年全国考3卷考试属四川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70万人之多,其次是广西以考生总人数46万人位列第二。

2021年全国考3+3模式考试人数属山东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79.5万人,其次是浙江省以考生人数31.5万人列第二。

2021年全国考3+1+2模式考试人数广东省考生人数最多,达到78.3万人,其次是河北省以考生人数63.4万人列第二,湖南省以考生总人数56.84万人列第三。

高考人数增加,复读生的加入,竞争更加激烈。此外由于2020年疫情的影响,很多考生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选择了复读,这些考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选择再战的,因此考生的综合质量不会差,这就对2020年的应届考生带来一定的升学压力。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考生压力大,2021年疫情后重建的第一年,也是多个省份新高考实施的第一年。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考察模式对于新高考省份的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他们却需要短时间来熟悉,因此对新高考省份考生来说,本次高考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也有类似浙江地区保留成绩的政策,复读生相对应届生更有利。

高考考场规则:

1、考生自备0.5毫米黑色字迹中性笔、2B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圆规、削笔刀等文具参加考试。?

2、考生禁止携带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矿泉水、金属首饰、书籍资料、电子设备以及其它禁止带入考场的物品参加考试。

3、考生至少在开考前30分钟到达考点,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健康情况承诺书》等分时、分段错峰排队通过身体健康监测进入考点。考生排队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通过后,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将非考试物品(手机务必取消掉所有闹铃并关机)放在“非考试物品暂放处”,主动接受监考员进行身份认证和使用金属探测仪对随身物品进行的必要检查。排队时戴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

4、考生对号入座后,将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始终放在桌面左上角,以便核验。《准考证》正、反两面均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中途不得离场。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

高考报名流程:

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

1、网上提交报名申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时间为10月12日8时至13日20时)。本阶段考生须提交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基本信息,同时需选择报名单位。

考生后续报名资格确认、体检、成绩发放等相关事宜均由报名单位组织实施,本市学籍应届考生报名单位原则上为学籍所在中学,往届考生和京外高中就读应届考生报名单位为户籍所在区高招办或户籍所在街道(具体由各区高招办自行决定)。

2、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本阶段主要是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选报考试科目(项目)、填写个人简历等具体信息并缴费。

3、根据安排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工作截止时间,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报名单位确定。

完成网上个人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本人持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往届考生需持高中毕业证、京外高中就读应届考生须持就读学校开具的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意见,在职职工还须持单位介绍信)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

? ?

2021年,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河北、辽宁、湖北8个省份是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正式实施新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3”是全国统考科目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

“1”为首选科目,也就是考生必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

“2”为再选科目,要求考生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2个科目进行高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有部分考生把“3+1+2”模式下的分物理类、历史类进行志愿填报,还视为传统的文理分科志愿填报,这是不对的。

“3+1+2”模式,虽然要求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并进而根据物理或历史选科,但这不是文理分科,而是取消文理分科,考生要以取消文理分科的思路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学校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也需要有新思维。

不过,尽管取消了文理分科,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依然建议,学生尽量选择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更需要理工类的人才,尤其是物理的基础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高考选课做好合理生涯规划

根据兴趣和未来规划选择专业和选考科目,减少功利性选择

新高考政策给学生赋予了更多的选择权,更加尊重学生自我的兴趣和认知。不管是学科选择还是志愿填报,都直接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涯规划。

所以,邢朝霞建议考生一定要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路径,“要根据兴趣和自身发展规划选择喜爱的专业和选考科目,减少单纯应对高考的功利性选择”。

在陈志文看来,现在高中生生涯规划的背后逻辑往往是把专业和职业直接挂钩,而实际上“学什么和干什么并没有直接关系,学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现象”。

所以,陈志文提出,新高考改革后要加强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性。生涯规划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一般老师是承担不了的。

“生涯规划需要请社会阅历丰富的专业人士加入,家长很多时候比老师更靠谱,学校可以多挖掘家长资源。另外需要重视一线实业的情况,比如此前大家都认为去银行工作一定需要学金融。

实际上现在银行更需要有计算机、统计学、数学背景的人才,所以可以邀请银行总行的人力资源总监,讲清楚银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陈志文说。

金柏江认为,学生和家长也要调整认知,“从长远来看,报志愿只是大学培养阶段的入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果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能否进行调整是学生和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也认为,“所有今天的选择都是暂时的选择,将来在大学进一步深造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加以微调的,不要有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一旦选错终身就错。”

“要告诉这些学生们,大学和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只要你有自己的兴趣,只要勤奋努力,错了也不要怕,要相信大学和高等教育有这个调整的能力。”洪成文说。

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