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称取消公摊并不意味能省钱
近年来,取消公摊”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政协委员和专家建议取消商品房销售中的公摊面积,改为以套内面积作为计价依据,这一建议并非简单的“省钱”问题,背后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取消公摊的利弊,并解析为何取消公摊并不一定能带来实质性的省钱效果。
一、什么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指每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的公共部分,包括楼梯间、电梯间、公共大厅、公共走廊等,这些公共部分虽然不属于任何一户业主,但每户业主都需要承担其维护和保养的费用,在购房时,除了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外,购房者还需要支付一部分公摊面积的费用。
二、取消公摊的呼声为何高涨?
1、信息不对称:购房者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公摊面积的具体范围和大小,导致购房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取消公摊后,购房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和价格。
2、费用不透明:公摊面积的费用计算复杂且难以准确估算,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取消公摊后,费用计算将变得更加透明和简单。
3、国际惯例: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房屋销售中采用套内面积作为计价依据,这被视为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做法。
三、取消公摊为何不一定能省钱?
尽管取消公摊看似能够解决购房过程中的一些痛点,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简单,以下是一些影响取消公摊后购房者能否真正省钱的关键因素:
1、房价调整:如果取消公摊后房价并未相应调整,那么购房者实际上并未获得实质性的省钱效果,相反,由于房屋总价不变而使用面积增加,每平米单价可能会上涨,导致购房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2、税费和物业费:许多税费和物业费都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如果取消公摊后仍然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税费和物业费,那么购房者需要支付的税费和物业费总额并未减少,某房屋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其中20平方米为公摊面积,如果取消公摊后房价不变且税费和物业费仍然按照建筑面积计算,那么购房者需要支付的税费和物业费总额仍然为100平方米的相应费用。
3、开发商成本:取消公摊后,开发商可能会通过调整房屋设计、增加套内面积等方式来保持利润水平,这可能导致房屋总价上涨或房屋质量下降等问题,某楼盘原计划每套房屋有10平方米的公共大厅和5平方米的公共走廊作为公摊面积,如果取消公摊后开发商将公共大厅缩小至5平方米而保持总房价不变,那么每套房屋的套内面积将增加5平方米但单价会上涨。
4、市场供需关系: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取消公摊后购房需求增加而供应不足,那么房价可能会上涨,相反,如果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那么房价可能会下降或保持不变,取消公摊后房价的涨跌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情况。
四、取消公摊的利弊分析
1、优点:
- 更加透明和公平:购房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和价格。
- 减少争议和纠纷:由于费用计算更加简单明了,因此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争议和纠纷。
- 便于国际接轨: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接轨,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2、缺点:
- 房价可能上涨:如果取消公摊后房价未相应调整或税费、物业费等费用仍然按照建筑面积计算,那么购房者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 开发商成本增加:开发商需要调整房屋设计和施工成本以应对新的计价方式,这可能导致房屋总价上涨或质量下降等问题。
- 市场波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房价的涨跌不确定,影响购房者的利益。
五、建议与总结
虽然取消公摊能够解决购房过程中的一些痛点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与公平性,但购房者需要认识到这一改革并非简单的“省钱”问题,为了确保购房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计价方式:在取消公摊后应相应调整房屋的计价方式,确保购房者能够真正获得实惠,例如可以采用套内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并明确标注在合同中;或者采用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但降低每平米单价以减轻购房者负担等。
完善税费政策:调整与房屋相关的税费政策,确保税费和物业费等费用按照实际使用面积计算而非建筑面积计算;同时降低部分税费以减轻购房者负担等。
加强监管: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等行为;同时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机制以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等。
引导市场供需平衡: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等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发展;同时加强土地供应和规划管理以缓解供需矛盾等问题。
“取消公摊”并非简单的“省钱”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在推进这一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购房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